红色气质观后感_收藏九篇
60 2024-05-25
红色气质观后感(收藏九篇)。
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该话题不妨看看“红色气质观后感”,请将本页加入收藏夹方便随时查阅和分享。好的电影总是会让我们印象深刻,被故事情节吸引之后,心中总会有颇多感触。 观看结束后,我们可以尝试用笔写下一份观后感,经常写观后感,加强创作能力。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新华社精心打造的'微电影形态可视化全媒体产品《红色气质》于20日上午9时50分陆续在各类新媒体终端和户外大屏发布。一张照片,定格一个瞬间;一组群像,打开一部史册。李大钊、瞿秋x、赵一曼、左权、彭雪枫、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不同时期的共产党人一个个从历史深处走来,展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红色气质”。(6月20日新华社)
如今“气质”一词颇为流行。而“红色气质”更是受到大家追捧。20日转播的全媒体产品《红色气质》,更是再次将“红色气质”推向高潮。
红色气质,是党员捍卫真理的写实。《红色气质》虽然采用新兴3D技术还原历史瞬间,让人物和场景“动”了起来,但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人物所表现的红色气质和精神,我们更不陌生。他们在95年的历史征程中,为了追求正义抛头颅洒热血无所畏惧,他们为国家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快节奏的生活之余,能够穿梭在这样的“党史”长廊之中,感受这些优秀党员的红色信仰、红色气质,对于大众就是一次“红色精神”的再教育。
红色气质,是党员一个个多彩的形象展示。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不要小看《红色气质》只有9分5秒时长,却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红色气质》虽然是微电影,但它在电视、网络与移动终端等多平台、多渠道的传播中,所绽放出来的魅力,一点也不小。它展示了我们党近一个世纪来从争取民族的独立、人民解放到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走过的道路;展示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信仰与追求、责任与担当、气质与情怀。影片让李大钊、瞿秋x、赵一曼、左权、彭雪枫、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让这些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强大而牺牲的共产党员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他们用行动、信仰、鲜血、牺牲铸就的红色气质也更加光彩照人。
红色气质,更是催人奋进的号角。新形势下,每一个共产党员,如何永远保持先锋模范作用,将我们党的“红色气质”代代相传?我们就要不断学习影片中这些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将他们的优秀品质及时内化为自己的奋进力量,像他们一样,心中永远装着可爱的祖国,装着伟大的人民,以实干创业的志气,攻坚克难的勇气,不断增强自身的红色气质。如此,我们才能无愧于先烈的付出,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个闪亮的称号,将这些优秀共产党员用生命捍卫的红色气质代代相传。
《红色气质观》是一本颇有深度和意义的红色经典读物。这本书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精髓和实践经验,是我们在思想、态度、行为等各个方面都值得去学习和借鉴的佳作。
本书的核心理念是“红色气质”。什么是红色气质?红色气质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品德和行为都具备了共产主义思想和理念的高尚品质和追求。它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纪念和敬仰,更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认同和忠诚。
在学习红色气质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从精神层面开始着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信仰,继承与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内在上培育出红色气质。同时,在情感和品德方面,我们也必须行动起来,积累经验,磨练素质,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人格,形成正确的为人处世原则。
在实践方面,我们更需要贯彻“服务人民”这一核心,深化改革,促进全面发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红色气质在实践中的体现,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助力国家的发展与进步。
总的来说,红色气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形成的优秀思想和观念,已经成为中国青年的共同理想和追求。这种气质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实现个人价值,还能够整合所有青年的力量,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学习和实践红色气质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具备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不断努力提高自身德行和素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为人民利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红色气质是我们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品质,更是我们青年成长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标志。我们应该时刻记得,红色气质从形成到养成都需要时间和耐心,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红色气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断迈进,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微电影《红色气质》新华社运用现代科技手法和独具匠心的构思设计,将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赵一曼、杨靖宇、左权、彭雪枫、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不同时期的共产党人的气质,展现得酣畅淋漓,散发出欲罢不能的“红色”魅力。
2024庆祝建党95周年微电影《红色气质》观后感(1)
作为送给中国共产党95岁生日的礼物,该片用9分5秒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史。微电影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法,通过历史**讲述与三维特效结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近一个世纪来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走过的道路,展示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信仰与追求、责任与担当、气质与情怀,揭示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主题。
“国家相册”展现红色气质
独家**资料均来自中国**新华社档案馆。新华社中国**档案馆是目前全世界馆藏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档案馆之一,收藏了1892年以来的珍贵历史影像,目前已藏有1000余万张数字化**和200余万张胶片底片,是中国馆藏量最大的国家**档案馆。推开中国**档案馆的大门,宛如打开了一部“国家相册”。
一张**,定格一个瞬间;一组群像,打开一部史册。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赵一曼、杨靖宇、左权、彭雪枫、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不同时期的共产党人一个个从历史深处走来,展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红色气质”。
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国际歌》的第一个汉语译者。1935年福建长汀郊外,瞿秋白正是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从容走向了刑场。
生动的画面诉说着共产党人在关键时刻放弃家庭的无私无畏,也展现了他们最灿烂的笑容、最柔软的感情和最难以割舍的种种怀旧。
党的同龄人深情追忆父辈
瞿秋白去世时,他唯一的女儿瞿独仪还是个孩子。新华社驻莫斯科第一记者瞿独伊今年95岁,与中国共产党同龄。镜头中的老人,翻阅家庭相册,讲述父辈们的无私无畏,并用俄语再次唱起父亲翻译的《国际歌》。
作为一个气质美人,我一直想要探寻更多关于气质的真谛,直到我看到了《红色气质观》这本书。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我深刻认识到,气质并不是仅仅与外表有关,更多的是与内心相通,能够真正表达自我,展现自己的魅力。
红色气质观的作者马维娜女士,是一位气质专家,她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气质和人生的重要性,引导我们树立自信,充分展现自我,散发无穷的魅力和影响力。
这本书的标题中包含的“红色”,代表的不仅仅是鲜艳的颜色,更是一种鲜明的品质。作者在书中提到了许多思考问题的方式,其中有一种特别是让我印象深刻的:“红珊瑚原地盘旋”,这是一种很难想象的场景,但它却能够让我们的思考更加深入。它赋予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不断自我问责,寻找真正的自我,释放自我潜力,从而变得更加优秀。
此外,书中还有许多关于外表修饰的小建议,比如如何搭配服装、化妆等。虽然这些建议看似简单,但是却能让人在外表上更出色地展现出自己,让我们在面对人群时,更有自信地展示我们的才华和能力。
除了这些,书中还讲述了许多关于气质和人生的真谛,这些都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清晰的认识,更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
总之,在《红色气质观》这本书中,作者结合了自身的经验和对气质的深入思考,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和启示。她让我们认识到,无论是内在的修养还是外在的修饰,都是我们展现自我的关键。她还告诉我们,只有真正地尊重自己,才能真正意义上地尊重别人。
此外,我也学习到了许多有用的技巧,让我在工作与生活中更加从容,更加优雅。我发现,只要我们在表现自我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尊重他人,那么我们的气质和魅力就会更加突出。
总之,这本书除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气质,更让我认识到自己和生活的真谛。它提供了许多实用的细节建议,让我在打造自己气质的过程中受益匪浅。我相信,只要我们在生活中保持真诚和善意,我们就能够发现自己的内在魅力,将自己展现在最好的一面。
《红色娘子军》讲述的是琼花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战士的故事。贫农女儿吴琼花不堪忍受恶霸地主南霸天的残酷压迫,决心逃出火炕,后来遇到红军干部洪常青,给她指明了投奔红军走上革命之路的曲折经历。最令人难忘的一幕是——洪常青牺牲的壮烈场面,看到他在熊熊烈火中昂然挺立着的高大的身影,我禁不住热泪盈眶。
最让我感动的是——在洪常青牺牲后,琼花和战友们化悲痛为力量,不怕敌人的前堵后追,日夜在丛林中穿梭行军打仗。大家就紧紧抱在一起,不管条件多么艰苦,她们的意志都始终坚强如钢。在激烈的战斗过程中,身边的战友们一个个倒下,可娘子军们却擦干眼泪不屈不挠,继续与敌人进行生死搏斗。
最后,终于打死了罪大恶极的南霸天。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来。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娘子军们接过义士手中的红旗,迎着朝阳奋勇前进,为解放全中国继续战斗。这一支由女战士组成的革命队伍,是琼崖革命的代表,是海南人民的骄傲。红色娘子军们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深深地打动了我。整个节目最令人心动的,就是结束时荧幕上出现了真实的红色娘子军影像,当歌剧和真实的人、故事结合在一起时,我想起了这些曾经的人、曾经的故事都是真真实实地发生过。
歌剧《红色娘子军》带我再次走进那段悲壮历史,让我真正意识到正是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祖国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后辈,我发自内心的敬佩和崇拜这些革命前辈。相比之下,回想我在工作中遇到难题,生活中遇到不顺,往往会显得束手无策,真是惭愧。在红色娘子军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布满 荆棘的路,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坚定不移地去克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继续发扬革命前辈面对危难毫不犹豫的选择以及坚忍不拔的品格和精神,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地做好岗位工作,不断提升自己,为公司的美好明天贡献一份力量。
近日,新华社发布的《红色气质》微电影,仅有9分5秒的时间,95年的历史,95岁的老人瞿独伊静静地回忆。带领我们回首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5载风雨历程。
“儒雅的书生和壮烈的革命者究竟哪一个才是自己的父亲?”瞿独伊老人的历史追问,将我们带入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带入到那个救国图存的年代,带入到那个舍小家为大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年代。他们是儒雅的书生,是青年才俊,是各行各业的翘楚,他们有显赫一时的家境,有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学识,本应该舒适的享受生活,本应该按部就班升官发财。而他们却选择了革命者的道路,前赴后继,英勇不屈,面对死亡,慷慨就义,只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份“信仰”,为民族的独立,为人民幸福,为迎接胜利的曙光,他们选择用鲜血和生命捍卫自己的人生信仰。
《红色气质》通过图片的形式,让英雄从全家福中悄然离去,他们的离去预示着革命路程中的艰辛与坎坷,惨烈与光荣。哪些年轻的身影,哪些苍老的面容,哪些曾经熟悉的人,哪些看似陌生的先烈们,就这样一张张照片从我们眼前闪现,铺满了中国共产党95年历史进程中。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今天300多万优秀的共产党员献出了年轻的生命,300万英雄们用鲜血染红了新中国的五星红旗。他们无愧中共党员的称号,无愧党旗下的庄严承诺。
今天,当我们重新回首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5年历程,重新感受95岁的老人瞿独伊历史回忆,作何感想呢?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党魂、军魂、国魂、民族魂不容亵渎,不容置疑,不容冒犯。我们尊重历史,我们敬畏先烈,我们传承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实质,核心是信仰。
95年的历史征程,我们的先辈们用青春和热血抒写着无悔的党旗誓言,通过那个时代的责任担当谱写着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民族气概;同样当今天我们接过先辈们的意志,我们肩膀上承载着更多的是革命者的未完成的心愿,承担的更多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任。
《红色气质》是一场精神的洗礼,是对信仰的执着坚守。
《红色气质观》是阎晓峰教授于2001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融,阐述了一种追求高尚品格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方式。红色气质观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人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提出了“品格至上、个性第一”的原则,呼吁每个人以“红色”的精神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努力追求自我完成和终极价值的实现。
教育是培养人的终身事业。我们的教育机构不仅要让学院充分掌握知识和技能,更要让他们从教育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精神的滋养,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人格,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而学生本人也要不断地自我反省和完善,认真践行“品格至上、个性第一”的原则,树立起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首先,认真学习红色文化和“红色气质观”,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红色文化作为革命精神的代表,是我们揭示历史真相和推动国家复兴的重要道路。在学生中,认真学习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可以感悟历史,还可以感悟我们当下的使命和责任。而“红色气质观”则是在这个基础上特意形成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方式。我们要认真学习它,理解它,思考它,然后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实现自我价值。只有不断地进步,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自己的位置,成为能为社会带来正能量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人。
其次,要倡导高尚品质和正确人生观。高尚品质是优秀人格的体现。个人的高尚品质不仅能令人们尊重和敬佩,更能感染和引导他人。学生们应该倡导光明正大,理智、诚实、宽容、正直、节制的品格,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受人尊重的好人。同时,还要转变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是指自我、他人、世界和历史观的综合。我们不能以功利化、自我为中心去选择和决策,应该以真、善、美为指引,以社会责任为导向,树立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最后,要鼓励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和意识。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核心。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以实现自我价值与贡献社会为奋斗目标。只要我们秉持这样的高尚信条,就能不断提升道德境界,达到精神腾飞的高度。
总之,《红色气质观》概念的提出,让我们掀起了一股有中国革命精神的人生追求风潮。它让我们认识到,只有抱持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追求方式,才能为自我价值和社会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将其作为引领学生走向更高层次的优秀人生的重要指南,引导学生们积极践行,把中国的红色气质精神,谱写出青春壮丽的史诗。
作为一个观念先进的新世纪青年,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中逐渐认识到了“红色气质”的重要性。近日,在读完《红色气质观》这部百年红色基因的经典著作之后,我的心中思绪万千,深深被其中的人文、道德和思想内涵所深深吸引和震撼。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和感悟。
首先,情感上的红色气质是人类社会进化过程中的宝贵财富。情感是人类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而情感的质量则是衡量城乡居民文明程度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指标。作为一名年轻的学子,我认为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保持一颗感恩之心,有情怀、有梦想、有拼搏和追求精神的热血气质,就必须秉承红色情感,不断保持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其次,道德上的红色气质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保障。道德是人类社会的力量之一,作为社会的操纵杆,它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践行“劳动最光荣、建设更伟大”的理念,以实际行动诠释什么是道德、什么是品德、什么是人格魅力。
最后,思想上的红色气质是指引个人不断前进和奋斗的精神力量。最近许多学校在活动中加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这正好表明了思想教育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红色思想在教育中的不可替代性。教育红色思想,便是要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气质,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总之,红色气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赋予时代意义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桥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积极融入现代化的社会环境中,在不断实践中逐步成长,不断汲取红色思想的营养,拥有一份坚定的信仰和不屈不挠的信念,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争取实现自我价值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红色气质心得体会范文1
气质是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它的产生有些是与生俱来的,也有些是后天培养而逐渐形成的。由于家庭环境、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等诸多差异,每个人的个人气质也各不相同。
优雅的气质令人赏心悦目,总是散发着羡慕和钦佩的人格魅力。
那么,对于“红色气质”这一新的概念,它又有怎样的与众不同且别具魅力呢?毋庸置疑,其独特之处就在于“红色”二字之上。用它来形容和诠释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和高贵品质,最是贴切、最恰如其分的。
微电影《红色气质》运用现代科技手法和独具匠心的构思设计,将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赵一曼、杨靖宇、左权、彭雪枫、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不同时期的共产党人的气质,展现得酣畅淋漓,散发出欲罢不能的“红色”魅力。他们从内到外都具有鲜明的“红色”特性:红色的信念、红色的理想、红色的内心、红色的旗帜……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红色气质”,让人热血沸腾,给人以力量。
我们每一名共产党人,在怀着对革命先烈无比崇敬的心情,**这部深邃、凝重、澎湃的微电影之后,除了震撼和感动之外,还应该深刻反省和认真反思,要从他们的“红色气质”中汲取红色力量。
要汲取信念的力量。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杨开慧、向警予、赵一曼等无数共产党人,他们之所以面对敌人的各种威胁、酷刑和**而信念坚定、忠贞不渝,之所以面对刽子手的屠刀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面带自信和微笑走向刑场,归根结底是他们的革命理想高于天,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我们每一名共产党人都要继承他们的红色基因,从他们身上汲取红色的营养,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去执行党组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去增强自身拒腐防变能力、抵御各种歪风邪气和不正之风,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要汲取奋斗的力量。纵观中国共产党95年的辉煌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其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无数共产党人在不停地奋斗、在接力传承地奋斗、奋斗!他们与封建社会斗,与反动的统治阶级斗,与气焰嚣张的日本帝国主义斗,与天斗、与地斗……他们不怕失败,屡败屡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斗志,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我们每一名共产党人都要从他们身上汲取奋斗的精神力量,用持之以恒的态度去干好本职工作,用锲而不舍的毅力去战胜各种困难和一切艰难险阻,用不胜不休的精神投入到当前正在打响的扶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争取取得新的更加骄人的业绩。
总之,《红色气质》再现了红色历史、演绎了红色经典、诠释了红色精神,展示了中国气派。我们每一名中国人特别是共产党人,要从《红色气质》中汲取红色力量,不断朝着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的目标而奋勇前进。(黄鹤)‘
红色气质心得体会范文2
无意间,点开了一部由新华社打造的微电影《红色气质》。该片只用9分5秒确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与其说是微电影,更像是一部微纪录片。
淡淡的叙述中,有着一股厚重的力量!
微电影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实现国家富强的百年历程。影片中,故去的共产党人跨越时空,与同志“相聚”,与家人“重逢”,让人们仿佛穿梭在历史长廊之中,看到过去与现在的对话,感受红色信仰、红色气质代代传承。当看到瞿独伊女士说;“始终不明白儒雅的书生和壮烈的革命者,哪个是我的父亲”时,很是感慨。
是呀,大义凛然,从容自若,笑对死亡,这就是共产党员身上特殊的气质,就像一杯勾兑的烈酒,相互矛盾确又浑然天成。面对国家的生存和著名民族的危机,你永远无法想象普通共产党员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都能爆发出多么强大的力量。
对于一个人来说95年是很长的,但是对于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党来说,它正处于青春年华。95周年慢慢走过,一张**,定格一个瞬间;一组群像,打开一部史册,一张张泛黄的**,一件件震惊的事情,都仿佛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这红色的气质从未褪色过!95年风雨兼程,无数共产党员先烈们凭着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执着,为了党和人民,为了国家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矢志不渝奋斗终身,才使得中国有了如今的翻天覆地变化,才有了今天民主和谐社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我们是否有义务来明白先辈们艰苦奋斗,呕心沥血的付出,留下并传承那一份红色气质。
江山是人民,人民是江山,人民永远是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嘉兴到井冈山,从瑞金到延安,共产党的发展离不开群众的支持。
新时期,我们虽然不能像先辈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但不能忘记对人民群众的清正廉洁、艰苦朴素、高尚正直的精神。不谋私利、严以律己,时时刻刻以党章党规来约束自己,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才是广大党员干部在新形势下要传承的“红色气质”。
理想真挚可贵,奋斗代价更高;红色气质在,一代人会炫耀自己的英雄主义。党章党纪提倡的我们带头去做,党章党纪禁止的我们坚决不做,只有纪正言行,求真务实、忠于职守、扎实工作,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弘扬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才能传承与彰显优秀共产党员的“红色气质”,让共产党人爆发出强大力量。
红色气质心得体会范文3
党旗的飘扬总是能让我们想起那些悲惨日子的艰难回忆。遥想当年,外族入侵,家国动荡,国虽然未破,山河却已经不在,面临如此困境,一部分共产党员“揭竿而起”,挺身而出,开始为了寻求民族独立,而踽踽独行;及至发展高潮,却遇上了日本入侵,八年抗战,怎是一个凄凉与艰苦可以形容?好在众志成城,我们取得了民族独立,却又陷入国内解放战争。
战争终将过去,苦难已成为行使国家意志的重要手段。从艰难的开局到今天的国家崛起,不变的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不变的是我们心中深厚的祖国情怀。
在《红色气质》微电影里,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百年之内国家的变化与共产党员的不变。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家书抵万金”已经是常事,更何况要留下一两张影像资料,是何其艰难。然而,不知道是因缘际会,还是应该如此,那些珍贵的历史**和影像资料,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依旧被保存了下来。
一张**,是一种选择,是一个人的全部人生……冲锋,冲锋,在冲锋,在不同时期的冲锋中,我们看见了共产党人心怀家国、永远冲锋在前的珍贵品质和坚定信仰。
中国共产党以家庭和国家为己任,以奉献为公事,具有号召人民的能力。以家国为己任,自然,人民也便被放到了心上,心中常怀人民,人民自然会感激,会心生拥戴;以奉献为平常事,这让在中国的战争或者和平时期,都有一批坚定地开路者,若前路是荆棘,他们会踏平,若前路是敌人,他们会打败,若前路是自己,他们会让路……
如果我们看历史,我们会让人民坚定在我们今天选择的道路上,我们也会在别人的故事中坚定我们对自己国家的信念。作为这个大家庭的一部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去捍卫这个家庭的美满,这可能需要我们向陋***挑战,可能需要我们向愚昧发起挑战,更有可能向自己发起挑战;而作为这个国家的一份子,我们有义务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以自己在建设中的贡献,实现个人梦、国家梦。
党旗飘扬,随之而飘扬的,还有我们让国家变得更好的坚定信仰。信仰在,我们的国家动力常在;信仰在,我们的复兴之路,便不会更改。
红色气质心得体会范文4
作为送给中国共产党95岁生日的礼物,该片用9分5秒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史。微电影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法,通过历史**讲述与三维特效结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近一个世纪来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走过的道路,展示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信仰与追求、责任与担当、气质与情怀,揭示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主题。
“国家相册”展现红色气质
独家**资料均来自中国**新华社档案馆。新华社中国**档案馆是目前全世界馆藏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档案馆之一,收藏了1892年以来的珍贵历史影像,目前已藏有1000余万张数字化**和200余万张胶片底片,是中国馆藏量最大的国家**档案馆。推开中国**档案馆的大门,宛如打开了一部“国家相册”。
一张**,定格一个瞬间;一组群像,打开一部史册。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赵一曼、杨靖宇、左权、彭雪枫、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不同时期的共产党人一个个从历史深处走来,展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红色气质”。
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国际歌》的第一个汉语译者。1935年福建长汀郊外,瞿秋白正是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从容走向了刑场。
这幅生动的画面,诉说了共产党人在关键时刻为大家舍弃家庭的无私无畏。它也展现了他们最灿烂的笑容,最柔软的感情和最艰难的依恋。
党的同龄人深情追忆父辈
瞿秋白去世时,他唯一的女儿瞿独仪还是个孩子。新华社驻莫斯科第一记者瞿独伊今年95岁,与中国共产党同龄。镜头中的老人,翻阅家庭相册,讲述父辈们的无私无畏,并用俄语再次唱起父亲翻译的《国际歌》。
91岁的新华社原总编辑冯健是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作者之一。50多年前,焦裕禄的事迹感动了全国。冯健说: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日夜操劳的焦裕禄,至死未与家人照过一张合影。影片中,借助特效,焦裕禄终于和家人“合影”了一张“全家福”。
影片中,故去的共产党人跨越时空,与同志“相聚”,与家人“重逢”;3d还原的历史瞬间,人物和场景“动”了起来,**背后的故事也“活”了起来。新**理念和科技创造的特效让人仿佛穿梭于历史长廊,看到了过去与现在的对话,感受到了红色信仰和红色气质的代代传承。
红色气质心得体会范文5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新华社精心打造的微电影形态可视化全**产品《红色气质》于20日上午9时50分陆续在各类新**终端和户外大屏发布。
作为送给中国共产党95岁生日的礼物,该片用9分5秒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史。微电影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法,通过历史**讲述与三维特效结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近一个世纪来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走过的道路,展示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信仰与追求、责任与担当、气质与情怀,揭示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主题。
独家**资料均来自中国**新华社档案馆。新华社中国**档案馆是目前全世界馆藏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档案馆之一,收藏了1892年以来的珍贵历史影像,目前已藏有1000余万张数字化**和200余万张胶片底片,是中国馆藏量最大的国家**档案馆。
一张**,定格一个瞬间;一组群像,打开一部史册。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赵一曼、杨靖宇、左权、彭雪枫、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不同时期的共产党人一个个从历史深处走来,展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红色气质”。
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国际歌》的第一个汉语译者,当年就是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从容走向刑场。瞿秋白的独生女、新华社驻莫斯科第一记者瞿独伊今年95岁,与中国共产党同龄。镜头中的老人,翻阅家庭相册,讲述父辈们的无私无畏,并用俄语再次唱起父亲翻译的《国际歌》。
91岁的新华社原总编辑冯健是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作者之一。50多年前,焦裕禄的事迹感动了全国。冯健说: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日夜操劳的焦裕禄,至死未与家人照过一张合影。片中,借助特效,他终于和家人“合影”了一张“全家福”。
影片中,故去的共产党人跨越时空,与同志“相聚”,与家人“重逢”;3d还原的历史瞬间,人物和场景“动”了起来,**背后的故事也“活”了起来。新**理念和科技创造的特效让人仿佛穿梭于历史长廊,看到了过去与现在的对话,感受到了红色信仰和红色气质的代代传承。此次推出的《红色气质》微电影按照院线标准制作,适合电视、网络与移动终端等多平台、多渠道传播,是新华社在全**报道中的又一创新成果。
95年的光辉历程,微电影《红色气质》心得体会观后感6
红色气质让共产党人爆发强大力量
无意间,点开了一部由新华社打造的微电影《红色气质》。该片只用9分5秒确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与其说是微电影,更像是一部微纪录片。
淡淡的叙述中,有着一股厚重的力量!
微电影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实现国家富强的百年历程。影片中,故去的共产党人跨越时空,与同志“相聚”,与家人“重逢”,让人们仿佛穿梭在历史长廊之中,看到过去与现在的对话,感受红色信仰、红色气质代代传承。当看到瞿独伊女士说;“始终不明白儒雅的书生和壮烈的革命者,哪个是我的父亲”时,很是感慨。
是呀,大义凛然,从容自若,笑对死亡,这就是共产党员身上特殊的气质,就像一杯勾兑的烈酒,相互矛盾确又浑然天成。面对国家的生存和著名民族的危机,你永远无法想象普通共产党员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都能爆发出多么强大的力量。
对于一个人来说95年是很长的,但是对于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党来说,它正处于青春年华。95周年慢慢走过,一张**,定格一个瞬间;一组群像,打开一部史册,一张张泛黄的**,一件件震惊的事情,都仿佛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这红色的气质从未褪色过!95年风雨兼程,无数共产党员先烈们凭着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执着,为了党和人民,为了国家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矢志不渝奋斗终身,才使得中国有了如今的翻天覆地变化,才有了今天民主和谐社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我们是否有义务来明白先辈们艰苦奋斗,呕心沥血的付出,留下并传承那一份红色气质。
江山是人民,人民是江山,人民永远是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嘉兴到井冈山,从瑞金到延安,共产党的发展离不开群众的支持。
新时期,我们虽然不能像先辈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但不能忘记对人民群众的清正廉洁、艰苦朴素、高尚正直的精神。不谋私利、严以律己,时时刻刻以党章党规来约束自己,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才是广大党员干部在新形势下要传承的“红色气质”。
理想真挚可贵,奋斗代价更高;红色气质在,一代人会炫耀自己的英雄主义。党章党纪提倡的我们带头去做,党章党纪禁止的我们坚决不做,只有纪正言行,求真务实、忠于职守、扎实工作,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弘扬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才能传承与彰显优秀共产党员的“红色气质”,让共产党人爆发出强大力量。(琥珀)
微电影《红色气质》心得体会观后感7
近日,由新华社为建党95周年制作的微电影献礼片《红色气质》倍受瞩目,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纵观全片,既有波澜壮阔的史诗性品格,也有彪炳史册的人物群雕,同时在全**表现手法方面大胆探索和尝试。
厚重深刻的思想内涵
微电影《红色气质》用短短几分钟时间穿越了百年时空,梳理了我们党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光辉道路。影片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重申了我们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法性,昭示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历史铁律和社会规律。同时,通过大量的历史**和文献资料,影片反映了我们党为了探寻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无数仁人志士捐躯报国的苦难辉煌史。
他们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和牺牲,生动阐释了我们党无私无畏、勇于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宝贵宗旨。《红色气质》告诫我们,人民是历史画卷的伟大书写者和创造者,只有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和为人民服务,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也只有忠诚践行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的双手,才能托举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那一群从历史深处徐徐走来的先烈英模让人印象深刻。早期的瞿秋白、李大钊和方志敏等共产党员又仿佛回到了我们身边,他们舍生取义、忠于理想信仰的高洁品行熠熠生辉,让我们再次触摸到了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士为天下而死、血为苍生而流”是他们的座右铭,他们共同的价值取向就是报效祖国和人民,为民族纾困和为国家分忧是其最大的夙愿。
家喻户晓的雷锋、焦裕禄和王进喜等时代英模人物让人念念不忘,他们身上延续了老一辈共产党人无私奉献、忘我牺牲的可贵品质,闪烁着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和勤俭节约的民族精神,同时,镌刻着战天斗地、迎难而上和感恩回报的社会主义建设精神。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红色气质》不是简单地介绍先烈英模的丰功伟绩,而是融入了情感安慰和人性关怀的审美理想。共产党人都是有着侠骨柔情的伟大而平凡之人,他们把理想和抱负留给了党的伟大事业,却在人间情感方面失去了太多太多。
瞿独伊怀念父亲的寥寥数语和焦裕禄那张宝贵的全家福,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可圈可点的新**手法
微电影《红色气质》创作的难度可想而知,一部全靠老**组合的作品带有极大的实验性和挑战性。然而,依托数字技术活动起来的老**,旁白者的巧妙串联,以及数字长镜头灵活自如的转场,反而为全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具体而言,旁白的巧妙使用,不仅在开头部分交代了主线人物瞿独伊的出场,而且中间部分的旁白尤其实现了连贯剧情、补充叙事和过度流畅的承接作用。
**的创意妥帖地营造了时代气氛,并升华了影片的主题思想。开片俄语版的《国际歌》,将我们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和国难当头的历史氛围之中,为全片营造了一种既充满忧愤之情,又激越昂扬进取的时代情绪。结尾处的国际歌,很好地升华了影片的主题思想,将新时期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为人民幸福奋斗的时**想托举到了新的高度。
可以说,微电影《红色气质》是一部袖珍型的史诗性力作,也是一部为共产党人画像画神的人性之作,更是开启全**传播时代的一部探路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