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简短精选_9篇
0 2024-03-02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简短精选(9篇)。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动不动就要写一些文章,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什么样的范文比较高质量?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简短精选(9篇)》,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化学方程式归纳集锦
一、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方程式及现象1、4P + 5O2 现象:
2、C + O2 现象:
3、S + O2 现象:
4、3Fe + 2O2 现象:
5、2Mg + O2 现象:
二、实验室制氧气原理:(氧气的物理性质、收集方法、检验、验满)
6、2H 2O 2 2H 2O+O 2↑7、2KClO3MnO
△ 点燃点燃2P2 O5(验证空气含量,书P27)点燃CO2点燃SO2(比较其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Fe3O4(注:铁在空气中不燃烧)点燃2MgO2KCl + 3O2 ↑8、2KMnO4
△K2 MnO4 + MnO2+ O2 ↑(装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书P34-35)
三、水的电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收集方法、验纯及用途,书P46-47)9、2H2 O通电
2H2 ↑+ O2↑
结论:
1、2、与正极相连的气体为_______,与负极相连的气体为_______,正负极生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总结
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可用八个字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碳在空气中燃烧(碳几种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的化学性质)10、2C + O2
五、碳的还原性
11、C+ 2CuO 现象:
12、3C+ 2Fe2O313、C+ CO2六、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制取原料、收集方法、验证、验满、注意事项)
14、CaCO 3+ 2HCl === CaCl2+ H2 O + CO2↑(实验室制法)
15、CaCO3高温点燃2CO(氧气不足)C + O2 点燃CO2(氧气充足)高温2Cu + CO2 ↑高温4Fe + 3CO2↑高温2COCaO + CO2 ↑
16、CO2+ H2O === H2 CO3(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_________)
17、H2 CO3 === H2 O + CO2↑(碳酸的不稳定性)
18、Ca(OH)2 + CO2==== CaCO 3↓+ H2 O(检验CO2)
现象:
七、一氧化碳(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19、CO + O2 点燃2CO2(火焰呈______色)
高温
20、CO + Fe2 O322、CH4 + 2O2 2Fe + 3CO221、CO+ CuO △Cu + CO22H2 O点燃
CO2 + 2H2 O23、2H2 + O2
点燃
点燃
24、C2 H5OH + 3O2 2CO2+ 3H2 O25、Zn+H2SO4===ZnSO4+H2↑(实验室制氢气)
这两天,气温特别低,我们老师大多没课的都在办公室办公暖和,整个校园子基本不见人影。我们都知道,只要我们不断加碳,炉火就旺,温度就高。昨天我在办公室烤火暖和时想到了前天在一班上的一节课。一班的学生我们都知道学生底子好,结果反而在一班上课很是“艰难”。由此我又想到了我们的课改------我们的课改不就像烤火一样吗?只要加“碳”我们课改的温度就不会降低。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我的课改出现了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学生和我们刚开始课改时相比,积极性降低,参与度降低,表现欲降低,使得我们的小组学习被迫有时又流于形式。我分析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的新鲜感没了,一时的'热度没了。
二、自身方面。
由于自己能力有限,学识浅薄,缺乏一定的变通能力,使自己在课堂上有时有一种一个壮汉被手脚捆绑的感觉,有劲没处使。我想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大脑空荡荡的,没有先进的教学方法,没有实时调整适合自己教学模式的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觉得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采用一切可以的可行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我们的课改“加碳”,加点,加点,再加点------
这节课的教学流程是按照课本上对空气认识的顺序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在整个课堂中主要讲的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以及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而对于混合物和纯净物主要是从概念上理解再结合身边的例子加于说明,之后有引导学生分别举例说明,可是在后面的习题反馈中发现,学生对于物质分类这一知识中,理解还不够透彻,说到食盐水、硫酸铜溶液等一些溶液学生就有点分不清,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讲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之外,还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分清纯净物和混合物,本课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课后认真总结与反思发现自己的语言、教学组织等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今后要注重查漏补缺,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
如何处理学生熟知的教学内容上值得探讨。让学生参加到课堂里的活动,我觉得有点困难,例如如何收集一瓶空气样品,许多学生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这是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所以造成了上课比较被动的局面。通过红磷的燃烧来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课堂上做实验时,造成了实验现象的偏差,对教学效果造成大的影响。这也是在一节化学课堂上一个应注意的问题。本节课,通过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我们身边瓶吞鸡蛋实验定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存在定量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分析得出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我们平总在埋怨现在的学生不会提问、不会思考、不会探究,更别说什么创新。然而我们是否反思一下,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有多少提问与思考的火花被教师消灭在萌芽中?有多少探究与创新的欲望没有得到教师的支持而无法延伸?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提出“空气中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什么?”等问题,因这不是教师预设的知识而打消学生的探究意识,我直接给出答案。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通过应用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要求,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正予以落实,更没有引发学生继续思考、继续提问。通过这次国培学习我受到很大启示,在以后教学中我,我要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好地抓住学生提出的热点问题,并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顺着学生的思路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再次发现问题、再次提出问题,并通过学生积极探索,让学生能够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实验表明任何创新都源于问题。因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勤于思考,求新求异,让问题走进课堂,走进头脑,强化问题意识,有很多时候不是学生不会提问题,而是教师不会引导学生去想问题,去提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善于创设情境,设置悬念,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和具有科学气息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才敢想、敢问大胆质疑、畅所欲言。如果每节课教师都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抓住学生出现的闪光点,引导学生主动地开展探究,则对课堂效率的提高、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会有很大帮助。
九年级化学《空气》说课稿
【拓展阅读】
一、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来说:空气是学生在化学课上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而学生们在生活中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获取有关空气的知识,因此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开始,到做仿照实验来测定空气里O2的含量,再到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
从感情培养来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对化学学习充满兴趣。
【学情分析】
初中的学习要求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能够设计和完成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产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发展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初步具备创新意识。
(2)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设计】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亲自经历来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
所以本节课我以学生自主解决“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的实验问题为中心展开学习,把本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目的: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内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第一单元的知识出发,先是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感知空
气的存在,接着由学生举实例证明空气含有的多种物质,进而提出探究空气中多种成分(主要是氧气)含量的任务。这样就创设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问题情境。
2、目的:通过抢答,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
生自主实验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
内容:讲述空气的发现史,然后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从而提出问题:拉瓦锡实验的原理?
仿照拉瓦锡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展示实验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1)有关仪器的名称;
(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目的: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
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同组讨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分析原因?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4、目的: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内容:讨论与思考:为什么要用红磷?能否用木炭或硫粉?
然后进行分组实验:两组同学分别用木炭和硫粉重复上述实验,比较两次实验的不同,分析原因。并自由发言。
5、目的: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内容: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
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6、目的: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扩大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内容:引导学生对以上实验进行回顾与反思,并思索对本实验是否有改进方法。对较好的改进方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及时提供其实验设备,让学生利用自己所设计的方案完成实验。
7、目的: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内容: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从而得出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岳麓区坪塘镇白泉学校盛桂芝
一、试卷结构
2009年下学期期终试卷从内容到形式比较新颖。全卷分值为100分,共分五个大题,25道小题。选择题(45分)、填空题(18分)、分析题(14分)实验探究题(15分)、计算题(8分)等题型,突出考查学生综合探究问题的能力。试卷还注重考查学生阅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和知识归纳能力。试卷图文并茂,符合初三学生特点。文字阅读量大且信息丰富,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试卷体现了试题的时代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试题特点
1.本次调研检测试卷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试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命题采用主题设计,突出“化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思想。“生活-化学-社会”的基本思路贯穿整份试卷。
4.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设计了科学探究题,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5.体现学科渗透,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
三、答卷情况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从我班考试学生成绩进行试卷分析。从总成绩上看,全班40人参考,90分以上的有6名,占15%,80分以上的有10名,占25.4%60分以下2人,占5%,因此总的来说成绩还不太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1、选择题 选择题共15道小题,每题3分,总计45分。基本上是基础知识,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选择题也是得分率较高的一道题,有2人得到了满分,占5%,优秀率达到了25%。其中错得较多的是第7、9、10、15题。
2、填空题
填空题共3小题,满分18分。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得分率较低。少数学生得到了满分,错得多的是16、18(1)小题。
3、分析题
分析题共有3道小题,满分14分。相对来说简答题难度较大,第19(1)题得分率较高一些(2)小题很多同学未配平,20题学生回答较好。本题只有15名同学得到满分,占50%。21题错得最多,许多同学看不懂题目的意思,只有10名同学得到满分,占25%。
4、实验探究题
实验探究题共有2道小题,满分15分。第22题得分率能较高,第23(4)小题的失分率较高,本小题只有10名同学得到满分,占25%,说明我们的学生在实验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对一些实验设计的用途,头脑中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加强这方面的教学。
5、计算题
计算题共有2道小题,满分8分,24属于送分题目题。满分人数为20人,占50%;从总体情况上看与预期目标基本一致。25题许多同学方程式写错,纯物质与不纯物质相混淆。从本次考试的试卷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教学还应加强
本次考试由于是全员参与,复习课本,因此基础知识部分比重偏大,从答卷情况上看,基础知识部分很多同学还存在着对知识点掌握不全面、不准确的情况,在各道题上都有表现。从本次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有:化学用语的描述、实验过程的设计、水污染的防治、基本的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等。特别是化学用语这部分内容,从总体上看学生掌握的情况最不好,不仅成绩低的学生失分,甚至高分段的学生在这部分也有失分,在查阅试卷的过程中我就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所失的两分就失在化学用语上。
2、学生的一些习惯不规范
做为即将升入高中的初三学生,有很多习惯应该养成,在本次考试的试卷上,卷面随意涂抹、勾改;字迹潦草、错别字;大量使用涂改液等现象十分的严重。这些看似小毛病,但可能在中考时可能就会成为学生失分的原因。虽然说现在接近离中考,但是还是能形成一个好的习惯,改掉一个坏的习惯的。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做好以下几点:
1、重视“三基”脚踏实地打好基础
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一定要注重知识点的全面性、准确性、系统性。初三的知识点多而且相对较深,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知识点的讲解必须全面,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而且讲解必须准确、无误;初三的知识点间联系较为密切,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形成一个系统,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述要准确、切中要害。
特别要注重对学生在基本方法方面的培养,现在的中考比较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而这又是我们学生比较欠缺的。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敢于分析、善于分析。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习题来练习外,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去主动思考教学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分析自己的见解是否正确。
2、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牢固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还要能够正确的运用这些知识点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果说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需要重视,那么应用已有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也需要我们重视。现在的中考往往会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考生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选择合适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就要求学生不仅对知识点的掌握要牢固,还要能正确的运用。
3、关注社会热点,收集多方信息 化学和社会、生活、工业、农业等各方面的联系很密切,社会上很多的热点问题与化学都有联系,而这些问题往往在中考中都能体现出来。关注这些社会热点问题,不仅能帮助我们应对中考,而且通过对这些热点问题的分析还能培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总之,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首先要扎扎实实抓各学段的合格率,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毕业合格率,最后取得高的升学率及较好的优秀率。
活动1中教材直接通过学生观察“用大针筒把空气压入石灰水中,发觉石灰水变混浊(速度慢)”来得出结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学生尚未有“二氧化碳能使橙清石灰水变混浊”的“前知识”,因此仅仅通过这一实验就想得出这一结论势必有些困难。因此我在作这个实验之前,先作好铺垫:取三支试管,辨别倒入橙清石灰水,然后让学生用吸管在其中的一支试管中吹气,发现橙清石灰水变混浊,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是吹入的二氧化碳使橙清石灰水变混浊了,在了解了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之后,再在第二支试管中用大针筒压进空气,发现橙清石灰水也变混浊了(由于效果没有是很明显,改良方法――将其置于黑色背景下),但速度较慢,通过比拟,学生很容易得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含量较少”。
活动2中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到一瓶空气中,发现木条继续燃烧,且没有燃烧得更旺盛”来得出结论:空气中含有氧气。同样的,学生尚未有“燃烧需要氧气”的“前知识”,所以很难得出这个结论。因此在实验之前,我也是先作了“将木条放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氧气能够支持燃烧,然后再作上面这一实验,学生发现木条在空气中也能燃烧,但没有氧气中剧烈,马上就能得出“空气中有氧气,但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较低”的结论。
活动3是通过无水硫酸铜来检验空气中水蒸气的具有,考虑到无水硫酸铜由红色变为蓝色的即时效果不是特别理想,这一实验需要教师在课前一天作好准备――将无水硫酸铜敞口放在空气中。
其中验证空气中存在水蒸气的实验中书本上用的是让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通过颜色的改动来证实空气中水蒸气的存在。虽然用了冰快来增强空气中水蒸气液化为水的几率,但是仍需要较多的时间才干到达效果,在课堂上是很难达到鲜明的实验效果。而且在上课的这两天天气一直都是阴雨天,实验药品(无水硫酸铜)自身就呈现为淡蓝色,我们只有通过加热使其变成白色的反证来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后来听了外国语老师的课,我觉得把上一章的实验(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的结晶水的含量)结束后的实验药品彩腔回收,而是让学生带回家,不密封保管,等现在来上这节课时再把药品搌示进去就能观察到良好的实验效果。把课堂上演示实验变成每个学生的家庭实验,而且还不需要学生作过多的工作,而能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值得借鉴。
《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反思
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学科,几节课的接触,感觉学生还是比较喜欢化学这门新的学科,他们从心理上接受了我这位老师,第一次进行化学实验的教学给我留下深深的影响。
第一次走进化学实验室,他们似乎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一切似乎那么新鲜而陌生,那么好玩又刺激。吸取以往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上课前对学生进行了实验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教育,并提出了化学实验的要求。如:要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课前做好预习准备,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实事求是的做好记录、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并写好实验报告;实验后废物的妥善处理,仪器要及时清洗,敢于大胆的质疑和研究,发表自己的见解等。课堂上,我首先讲解基本操作方法,并规范演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基本操作训练,但从《实验报告》和作业中反应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注意了实验的现象,而忽略了实验的过程与方法,总是急切地盼望能多摸摸仪器,自己动手实验。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实验过程中的规范,培养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实验,认清实验的目的,真正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功能。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教学反思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是新人教版化学教材在原有版本基础上作调整的内容,本课题内容难度不大,比较适合学生自学,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集团编制的导学案,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认识并掌握新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组织的角色,帮助学生完成自学。这样的教学方式给了学生较大的空间,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挥和培养。在处理这节课时,课前我事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些作业,要求他们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上课时由他们自说出来,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表现欲提高起来,课堂上举手的多了。这一情景的出现,使我体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多种途径和方法,有效的处理教材是最捷径的方法。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学反思范文
距离中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我们的教学也进入最后的阶段,现在开始的第一轮复习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对于这段时间的复习我有很多感慨,也有很多收获,对此有以下几点反思和体会:
一、重计划性,忌盲目性
九年级化学知识比较凌乱、分散,因而我们要认识到复习不是简单的“热剩饭”,而是再“升华”、再“提高”,这就需要在复习时,不能是对知识的简单罗列,因此我在复习知识点时以新课标作为基础,并配合考试与说明进行集中训练使得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基本知识框架图,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二、重因材施教,忌好高骛远
对学生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对学生要分层次地对待,使好学生不但吃饱又要吃好,使中等学生进一步“吃饱”,而差生也要有得吃。此外,在狠抓教学的同时,学生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状态反常的学生一经发现,我主动与班主任沟通,以便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加以引导,使其尽快调整好状态,去迎接新的挑战。总之,教育和教学都需要切合实际的因材施教,忌偏离实际的好高骛远。
三、及时反馈、强化指导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我及时地通过简单、双基性的练习和课下提问及时反馈,抓住学生的漏点、易错点、易混点强化指导,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选题是关键,要少而精,有梯度性、层次性,适应于不同此的学生,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取,各有所进。
总之,在一段时间的复习课教学中,同学们有一定的收获,同时,我也在教学中掌握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以后的教学起到良好的帮助。
在九年级二班班上了《溶液的酸碱性》一节探究课,总体感觉还不错。
酸和碱是化学中常用的两类物质,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本课将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从其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如何判定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认识酸碱指示剂,探讨在生活中检验酸碱的方法,学习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其检验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从而使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本节课我以学生分组进行课堂实验探究为主,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协助学生归纳、总结教学重、难点。学生在问题情景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自行建构。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与快乐,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且能对所学的内容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
授课过程中,我从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比如: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显什么颜色,和向氨水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显什么颜色,后说明了这些溶液显什么性,因为这些内容是上学期学过和知识,从而获取对酸和碱的感性认识。然后,给学生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我准备了醋酸、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石灰水、碳酸钠、肥皂水等几种溶液,进行学生分组实验,对几种溶液进行酸碱性的测定,判定哪些物质显酸性,哪些物质显碱性。归纳总结出,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颜色变化规律,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理解。
然后,又给学生,对这些溶液进行PH的测定。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在实验前,我增加了一个环节,就是先请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液体的pH范围进行猜测。在有了猜测、想法之后,再请学生动手操作,验证猜测正确与否。一方面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最后,归纳总结,出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的酸碱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形成了科学的知识体系。学完新知识后,我通过课堂练习来检查学生对本节内容掌握情况与程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绿色的化学教育为宗旨,实现了学生探究,自主、合作与交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这节课尽管我在教学设计和实验安排、实施上作了努力的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以下几个不足的问题,需要更加改进和完善:
1、教学过程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学任务的执行与完成,对学生实际接受中的疑难挖掘不够,这也是课堂驾驭能力不足的表现,还需要用心去研究、体会、感悟。
2、鼓动和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实验的力度和强度、学生实验教程存在的错误及时的纠正现象得待于加强。
3、用酸碱指示剂来探究溶液的酸碱性时。如果能利用魔术形式来导入,可能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为下文教学效果会更好。
4、在讲授酸碱能使指示剂变色时,有点杂乱。
5、学生反思小结时,感觉时间有一点紧张,还可以详细一点。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
九年级,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特别的、又比较重要的一年,也是承受更多压力而又能茁壮成长的一年,它是学生告别初中、跨进高中的阶梯。化学这门学科是九年级新开的学科,是学生跨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启蒙阶段,又是中考必考的学科,短短一年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能具备将来探索化学科学的兴趣,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问题。对于现在的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社会、家庭、自身因素,普遍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和依赖心理。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原因,与学生的接触时间相对较少,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而且本届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学习中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比较差,学生反应能力也较弱。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对于九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程,大部分的学生没有找到学习化学知识的方法,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也比较差,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还抄袭作业,上课有时不能专心听课。班上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欠积极,在考试中成绩不理想,虽然也掌握了一些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技能。但是,有个别同学上课不正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有些同学考试不认真,成绩很差也没有羞耻感。由此,导致大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所以我感觉得很无奈。针对这些问题,我着重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对学生我从友善开始,多些赞美,与学生交谈时,对他们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敢于对学生谈自己工作的不足,这样,学生对我也就慢慢的喜欢和尊重,也开始喜欢学习化学,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要充满信心和信任,对学生既要鼓励也要鞭策。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1、要改变学生,首先改变自己。平时学习有关教育科学的知识和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灵活运用,并与学生个体发展的具体问题相结合。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正如魏书生所说:“一名好的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都埋藏着无穷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的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缺乏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热爱学生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也是教师工作动力的源泉。教师只有尊重、关心、理解和宽容他们,方能化解后进生们那颗偏执、自卑的心。师爱不仅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也是人格健康发展的条件。如果缺乏了师爱,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是啊,情感需要靠情感去陶冶,爱心需要靠爱心来熏陶。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影响到他们对人情冷暖的感受体验,他们会把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他人的信任、尊敬和热爱上。教师要用对自己学科的爱、对学生的爱,唤起学生对知识的爱、对学习的爱。实施鼓励性评价,后进生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和肯定。我们一方面要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而又不伤其自尊、自信的批评,另一方面又要挖掘其闪光点,实施鼓励性评价。
2、认真备好每节课。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课的类型,备课前尽量做到自己先完成每节课的作业以及课外练习,从中选取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题目。认真写好教案,做到每节课都“有备而来”。每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后认真作好总结,及时从课堂教法和学生的反映情况总结出每节课的得与失,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往往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也有针对性。为此,我常常到网上搜资料,对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次作业都能起到最大的效果。对学生的每次作业都能作到认真批改,通过作业及时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上及讲解时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分析原因并总结,进行透彻的评析。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5、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6、做好期末复习工作。期末复习工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会考的成绩,所以期末复习工作,我们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每个阶段,我们要复习什么内容,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的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会考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常利用中午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为提高会考的合格率,我们不断耕耘。同时,对于学生作业我们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测评工作。从反馈回来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好辅导和改进的调控工作,为全面提高会考成绩而不断地进取。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要不断学习、更新理念。经常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真钻研,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经常进行教学反思,要从基础出发,抓好基础知识,争取中考中取得满意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