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观后感系列

昭君路 0 2024-02-28 18:07:28

园林观后感系列。

以下“园林观后感”一文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写作品名观后感是否有标准格式呢?我认为观后感是一种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没有固定的格式。写下自己看完后的感受,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观后感能让我们的表达更加准确,也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我们的观点。如果想了解更多信息,请查看我们的网站!

园林观后感【篇1】

留园位于苏州城外。园位明代嘉靖时期太仆寺东园。园巾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

园中聚太湖石十二峰,蔚为奇观。咸宁年间,苏州诸园颇多毁损,而此园独存。光绪初年,由盛康获得,修缮、扩建、修建,改名为留园。

现在公园占地约50亩,可分为中、东、西、北三个景区。其间以曲廊相连。迂回连绵,达700余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

导游带我们观完留园余下的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我们不断穿梭于各个角落拍照留念。出来以后,老师问我们要不要去吃饭,我们最终否决了这个提议,意识因为我们带了午饭不想再花钱,而是因为难得来一次苏州,时间那么紧,我们宁可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游览观光上,还有就是我们此刻发现了马路对过的小店,里面琳琅满目的苏州刺绣等小商品已使我们驻足不前了:买点带回去送给亲朋好友也不枉来一次苏州啊!

没有多少女孩冲过去,其余的是两个老师和几个男孩。

稍作休息后,我们带着导游来到第三站——简陋的行政花园。我听说我们要去苏州。我在苏州读书的姐姐强烈荐一我们去拙政园。当导游介绍这是苏州最大的私家花园时,我对它充满了好奇。我想知道它的魅力在**。

拙政园是苏州最著名的园林之一。占地面积5公顷,包括远香堂、香洲、十八曼陀罗花厅、六鸳鸯厅、留听。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拙政园造景山水并重,水面占全园的五分之三,总体布局也以水池为中心,各类建筑皆临水而立,亭树楼阁倒映水中,相互映衬。

拙政园分为东、西、中三个部分。中心部分是主体部分。拙政园的名字一直沿用。园中,首先映人眼帘的是一湾池水,岸线曲折,一株株梧桐、古柏扶岸而立。池水上一架木桥横跨,可直通远香堂。

站在桥上四面望去,园中景致,历历在目。东南面即为腰门内的假山屏嶂,假山以东有一道起伏的云墙,墙内闪出亭轩檐角,错落掩映,西南面则是一条回廊,沿廊望去,曲桥修阁,高亭远树,景物幽远,层次重叠,纵深感很强。几经周折,长廊向北延伸,与远香殿西北的倚玉阁相连。

倚玉轩与远香堂比肩而立,背靠葱郁的小丘,更衬出它们的辉煌。真如身在画中!

徜徉在这里的亭台水榭楼阁之中,我们几度陶醉,我更有种留连往返,乐不思蜀的感觉,当老师催促着走时我们才依依不舍得离开这个画一般的地方。

回到车上,我们的心仿佛还留在那里。

我以为下一站是狮子林。我下车后发现,由于时间关系,临时改变了计划,我们到了沧浪亭。站在门口,我只看到一扇看起来像普通建筑的大门。我不知道我能看到什么。进去以后,我们几个人都同意这和前两个不一样,都是亭台楼阁之类的。

转了一圈后才知道它也有其有的地方: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见一泓绿水绕于园外,漫步过桥,始得入内。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隆然高耸。

山上幽竹纤纤、古木森森,山顶上便是翼然凌空的沧浪石亭。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廊中砌有花窗漏阁,穿行廊上,可见山水隐隐迢迢。假山东南的明道殿是园林的主体建筑,它的东西两面与明道殿相对。

园中最南部的是建在假山洞屋之上的看山楼,看山楼北面是翠玲珑馆,再折而向北到仰止亭,出仰止亭可到御碑亭。

天色渐渐已晚,我们依然没有要回去的意思,每个人似乎都想把时间拉的再长一些,这样我们就可以再多呆一会。但是有都清楚地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只有和它说声:再见!

跟导游道别后,天快黑了。我们认为在宿舍关门前到达是可以的。一群人又在前街闲逛,欣赏苏州美丽繁华的夜景,还买了一些特产。我们就踏上了归途。

从苏州回来以近一周了,但是感觉好象就是在昨天,我们还在如诗如画的园林中徜徉,陶醉其中。

我们期待着再次参观苏州及其园林。当然,如果有生可以游完祖国的大好河山更是不枉此生!想到这里,我又一次遐想起来。。。。。

园林观后感【篇2】

园林营造的文化缺失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

!艾新春

(鄂州大学艺术系湖北#鄂州436000)

从对意境的追求和传统文化的视角,可以了解影响中国园林形成的文化根源,希望现代建筑和规划也应有精神内涵的支撑。

关键词精神内涵意境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788(2005)08-195-02

我有幸读到彭一刚先生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析,令人印象深刻。后来我读了几遍,对理解中国古典园林有很多启示。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一种物质形态,更是一种精神内涵的表现。关于中国园林的书籍大多以描写中国园林形式的精妙为主,很少涉及到这种精妙的文化根源,即很少从哲学的角度揭示这种精妙的文化基础,从而真正把握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本质。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析,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深刻揭示了古典园林亭台楼阁、水榭亭台楼阁、山石花木的沉沦内涵。

这种内涵,是华夏文化精神给予我们的几乎是与生俱来的禀赋,我们很难索骥它,只能去感受,去领悟,因为它深深地涵蕴在民族文化的这片沃土中。它是一种超越时空而隐藏的精神,或者说是一种抽象的精神。因为这种内涵在我们现代的许多建筑中,规划几乎没有踪迹,使许多建筑在规划中显得光彩夺目,缺乏内在的、精神的、文化的东西。

使得这些作品苍白而落寞,让人无以寄托、无由生发应有的归属感,没有了精神的家园,建筑、规划作品就缺乏灵性,让人不能似曾相识%地辨析它,怀念它,它的生老病死便让人漠视。最终,人类对于早期建筑所产生的那一份特有的感情,就被纷繁迅捷的时代信息所挤兑,使我们与我们的建筑、规划作品无法沟通。面对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材料、技术、应接不暇的新潮、时尚,熙来攘往的风格、流派,真叫人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难道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产生的消化不良就该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但我相信这种无助只是暂时的。人类对建筑和规划的灵感来源,就像人类对母爱的渴望。总有一天,我们会再次找到这种久违的感觉。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动因。我彷徨,我疑惧,我试图从古人的辉煌中找到一线生机,一丝灵感,找到解决的办法,摆脱困境,早一天回到自信的怀抱中,享受那一份应有安宁与祥和。

这本书分为二十五个部分。从形式、布局、空间特征、园林特色等方面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布特点、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些特点、中西园林的哲学比较。临了,亦将南北造园风格进行了比较。

书中,我对意境的追求%这一部分最有兴味。意境一说来自佛经。佛家认为:

能知是智,所知是境,知来冥境,得玄即真%。这就是说,凭着人的智能,可以悟出佛家真%的境界。所谓境界,和后来所

195台声#新视角2005#8理论新探

说的意境%其实是一个意思。意义%是图像,属于主观范畴;环境%是风景,属于客观范畴。古人常把它作为衡量一切艺术作品风格的标准。由于当时从事园艺工作的人大多是学者和画家,因此这一标准也被用来评价园林的风格。

对于意境的追求,中国古典园林相沿成习。因为中国的传统是文人造园,所以中国园林可以说是与山水画、田园诗同步生长发展的。从一开始,他们都非常重视精神和魅力,所以我们的古人就以诗画为原则造园,刻意追求诗画的艺术境界,形成了优秀的传统。

在古代,诗人、画家遍游名山大川,佳山秀水搜求尽,胸罗万有笔生花,他们将自然景观中撷取的山川灵秀升华为园林创作的意象,更集中,更典型地尽萃于园林作品之中。他们在有限的空间,用写意的传神之笔再现山川风物的神韵,以少总多,咫尺千里。当时虽然有专业的园丁,但文人画家的参与,可以使材料和技术成为有生命的诗意生物。

相比之下,目前的建筑和规划已经完全由专业设计师创作,学者和画家已经淡出舞台,现代建筑和规划往往缺乏对已经的追求。虽然也有很多作品追求意境,但这些意境大多是以主题为先,如果仅仅嫁接几段文字和图片的灵感,总使不自然的。意境不等于拼凑,格调不等于简单的加法。

人们煞费苦心的把好%的东西堆砌在一起,未必能提升格调,其实格调始终与我们同在,或许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善于发现的眼光。这里强调的是意境的真实性和风格的纯粹性。这个尺度很难把握。一方面,它要求我们的专业人员具有意境意识。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用诗人和画家的眼光去评价和欣赏意境。古典园林从开始就不是一家之言、一家能兴之事呀!

当然,中国园林的独特性,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古代哲学儒、道、释家的天人合人%、崇尚自然的思想陶冶了文人、画家,他们以这种审美标准,这种意境观,把握他们主持的园林,造就了的东方式的自然式园林,充分再现了自然美;而西方的人本主义,强调理性,强调人为的能力思想,创造了西方式的几何美的园林形式。在历史的天幕下,在今天,在人们饱尝了工业化带来的挑战自然,蔑视环境的苦果的今天,再来眷顾中国古典园林,终于感悟到善待自然、亲和环境的永恒魅力,服膺它为消解自然危机,保证可持续发展提供的蓝本。

大约在十八世纪下半叶,随着英国在东方的殖民活动,西方才以惊奇的眼光发现:原来还有一种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东方文化的存在。据说当时出现的浪漫主义思潮的特点之一就是向往东方情调%。

也正是这个时候,英国发生了一次庭园革命%一反古典几何形式的庭园传统,竟搞起了带有东方特性的自然风景园。作为中国人为此引为自豪这本来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这种现象却又使某些人在自况于我国传统造园的优越时,一味地贬低西方园林的成就,无视多元文化产生的合理性。

其实,这两种园林艺术各有千秋,它们之间仅是风格不同,各自所抒发的情趣、所走的路子都值得尊重。这两者很难分清孰高孰低。对于植根于深厚的东方文化的肥田沃土,拥有五千年悠久文明的东方大国来说,我们的起步并不晚,我们的基础是很优越的,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开启现代建筑和规划堂奥的钥匙,我们的悟性何时才能达到明道%的境界。

尚须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历练。

参考文献

[1]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2]彭一刚. 建筑空间组合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3]王其亨. 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196理论新探台声#新视角2005#8

园林观后感【篇3】

导语: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素有“园林之城”,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

(园林)观后感在拜读完完金学智老师的佳作之后,就不自觉的回想起这首诗,姑苏的景致和人文,被无数才子化作缠绵悱恻的诗词,流传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历史之中。

而苏州城内的园林,就是画龙点睛的一笔。

金学智老师的书大致分为八个版块,分别是建筑构成,山水构成,花木构成和关于意境的清新朴素,曲折幽深,透漏空灵,秀婉轻柔还有总结饿综艺大观。

苏州园林在中华土地乃至于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仅是华夏子孙的骄傲,更是世界的瑰宝,其中比较著名的几个在书中也有详细的介绍,例如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退思园,留园等等。

如果说,苏州的园林是块美玉,那么这些细节和金学智老师就是匠人,他的文笔渗透了姑苏的情怀,化作了玲珑剔透的一座城。

整本书,从宏观到微观,从写实到写意,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般的精神风貌,也让我们看到了石雕表面的花木禽兽。

苏州园林最大的特色不只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景,而真正引人入胜的更在于它的"花木寓意,叠石寄情。"

例如拙政园,她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可见其造诣之深,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拙政园的后池种满了荷花,一到三伏的盛夏,接天的莲叶无穷碧,映日的荷花也别样红。荷花的品性高洁,花木中它的寓意最高,正如园主人的性情,不好官场荣华富贵,也不鞠躬于车马前,隐居之后留心于农事,造福于百姓,这何尝不是荷花寓树人。

我最喜欢的花园在苏州一个叫木渎的小镇上。它不出名。那里没有游客,但也很放松。它有一个很漂亮的名字,叫虹饮山之家。它的建筑风格相较于拙政园显得亲切了许多,就像一幅水墨丹青,落到人间,满怀柔情的展开画轴,成了人们口中传唱的歌谣,就等你迈入其中,听树下的女子弹琵琶,拂手抬袖间,苏州的评弹和着吴侬软语回响在她的一颦一笑间,这苏城的风华和婉约早就揉进了你的眼帘内,叫人怎么能不如痴如醉。

苏州的园林虽不如紫禁城的大江大山,也不如洛阳、长安的园林繁华,但却能送你一份难得的缘分。

姑苏总有下不完的细雨连绵,唱不尽的才子佳人,这一切的一切,请你好好的看。

(园林)观后感读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让我对它无限的向往。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都让我感到迷恋。

苏州园林讲究完美。它就像一幅风景画,呈现在游客面前。峰峦叠嶂的假山,九曲曲折的走廊,像一幅幕幕一样展开。踏上深邃的长廊,你可以听到古代诗人雨中在芭蕉窗前吟唱。

“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是这样的意境。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一到春天我想那应该是花的海洋吧。在《红楼梦》中,史湘云醉酒的秋海棠花应该只出现在苏州花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苏州园林的夏季应该像这样一样充满生气吧。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不应讲究对称,仿佛是刻意避免的。对称是一种美,而不对称要营造登峰造极的美,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

苏州园林是人间仙境。习惯了喧闹城市生活的普通人,可以来苏州园林,在这里占领仙境。

(园林)观后感为了学***鉴兄弟项目的绿化和硬质等各方面景观效果和经验,在xx年2月18日-2月21日,我和各项目员工在总经理徐总及其他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公司上一年完成的各处景观项目。

首先参观的是湖州绿城工地。这里是去年做的样板房工程。绿骨架和乔木基本合理。局部有点拥挤,走路时会有眼睛被挡住的感觉。下部灌木有点高,有点脱节。

接着我们到了九龙湖工地。在这里,绿化效果明显,高度、常绿、落叶连接合理,草坪铺设饱满平整。但当地路边树木不够娇嫩,种苗粗糙,部分草坪线条不够流畅。

行至宁波万科,该项目的设计手法娴熟,门口自然过渡和谐相融给人以怡人宜心的感觉,层次饱满充实,运用多种类、多形态、多性状树种形成自然景观。小景致搭配丰富,虽然苗木的质量和档次不是很好,但通过合理的搭配给人一种高档和大气的感觉。很是值得我学习。

唯一的感觉就是风景太多了,主次观的界限不是很清楚,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印象。另外就是死树比较多,养护上可能有些许疏忽。

到了金华绿城项目。这里引用绿城的一贯手法,运用园林观赏性强的绿化树种和鲜花植物相配衬,坚持效果原则,注重绿化近期效果和长期效果兼备,速生树和慢生树的结合。下部灌木整齐、清晰,具有高贵、锐利的轮廓效果。

由于工期紧迫,一些灌木没有完全种植。

回到绿城度假公寓。在早期,3号楼的景观做得很好,完美无缺。后期由于工期和成本投入的限制,苗木水平不够高,露地育苗群体密度不够。与前期相比,有质量下降的感觉。

再到了珍珠半岛项目,现在还是骨架种植阶段,给人感觉是造坡过于平坦,苗木种植群组不够明显,主次不够清晰,由于我从没做过广场工程其它不便评价。最后,我们一行来到了我负责的千岛湖桃园工地。通过各工地的参观,感觉自己所做的也不是很到位,模式过于普通,感觉有些地方还可以深化精进之处。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观点,硬质景观不太懂不便评价,如有误评之处,希望领导及同事多包涵

自我到园林公司以来,在领导和同事的熏陶下学***少园林知识,这次更是受益匪浅,不虚此行,学以致用是我们考察学***的,我会努力进取的。

园林观后感【篇4】

为了学习和借鉴兄弟项目的绿化和硬质等各方面景观效果和经验,在20xx年2月18日-2月21日,我和各项目员工在总经理徐总及其他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公司上一年完成的各处景观项目。

首先参观的是湖州绿城工地。这里是去年做的样板房工程。绿化的骨架和亚乔的搭配基本合理,局部有点拥挤造成走路有眼障的感觉,下层灌木部分高矮有点脱节。

接着我们到了九龙湖工地。这里绿化效果清晰有致,高低、常绿、落叶衔接合理,草皮铺设饱满平整。但路边上的局部乔木不够精致,小苗种植有些粗糙,部分草皮线条不够顺畅。

行至宁波万科,该项目的设计手法娴熟,门口自然过渡和谐相融给人以怡人宜心的感觉,层次饱满充实,运用多种类、多形态、多性状树种形成自然景观。小景搭配丰富,仅管苗木档次、品质不是很好,但通过合理的搭配还是给人一种高档、大气之感。很是值得我学习。唯一感觉就是造景太多,主景和次景之间界限不是很清晰,给人一种目不暇接的印象。另外就是死树比较多,养护上可能有些许疏忽。

到了金华绿城项目。这里引用绿城的一贯手法,运用园林观赏性强的绿化树种和鲜花植物相配衬,坚持效果原则,注重绿化近期效果和长期效果兼备,速生树和慢生树的结合。下层灌木整齐清晰,使之有高贵、轮廓鲜明的效果。可能由于工期紧迫,部分灌木细看没有栽植完整。

回到绿城度假公寓。前期三号楼景观做得很好,无可挑剔,后期由于工期和成本投入的限制造成苗木档次不够高,空旷地苗木种植群组不够密实,和前期相比有品质下降的感觉。

再到了珍珠半岛项目,现在还是骨架种植阶段,给人感觉是造坡过于平坦,苗木种植群组不够明显,主次不够清晰,由于我从没做过广场工程其它不便评价。最后我们一行到了由我负责的千岛湖桃园工地。通过各工地的参观,感觉自己所做的也不是很到位,模式过于普通,感觉有些地方还可以深化精进之处。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观点,硬质景观不太懂不便评价,如有误评之处,希望领导及同事多包涵

自我到园林公司以来,在领导和同事的熏陶下学习了不少园林知识,这次更是受益匪浅,不虚此行,学以致用是我们考察学习的目的,我会努力进取的。

方中传

20xx年2月26日

苏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名城,山水秀丽,古典园林娥娜多姿,享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的美称,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史的一个缩影。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山水见长。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网师园更是苏州园林艺术的典型代表,体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水平和高度的居住文明,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虎丘古迹很多,传说丰富,集林泉之致,丘豁之韵,堪称“吴中第一名胜”。虎丘的著名景观有:断梁殿、试剑石、枕头石、真娘墓、千人石、剑池、天下第三泉、孙武亭、望苏台等。风景幽奇,风光如画,尤其是虎丘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说这座这座耸立于虎丘的山巅的千年古塔,已成为古城苏州的标志。虎丘很大,由于没有导游我玩的稀里糊涂的,不过还是很尽兴!

第二个去的园林是留园,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巾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园中聚太湖石十二峰,蔚为奇观。咸宁年间,苏州诸园颇多毁损,而此园独存。光绪初年为盛康所得,修葺拓建,易名留园。现全园占地约50亩,大致可分中、东、西、北叫个景区。其间以曲廊相连。迂回连绵,达700余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中部是原来寒碧山庄的基址。中辟广池,西、北为山。东、南为建筑。假山以土为主,叠以黄石,气势浑厚。山上古木参天,显出一派山林森郁的气氛。山曲之间水涧蜿蜒,仿佛池水之源。池南涵碧山房、明瑟楼是故园的上体建筑,楼阁如前舱。敞厅如中舱。形如画舫。楼阁东侧有绿荫轩,小巧雅致,临水挂落与栏杆之间,涌出一幅山水画卷。涵碧山房西侧有爬山廊,随山势高下起伏,连接山顶闻木樨香轩。山上遍植桂花,每至秋日,香气浮动,沁人心脾。此处山高气爽,环顾四周,满同景色尽收眼底。池中小蓬莱岛浮现十碧波之上。池东濠濮亭、曲溪楼、西楼、清风池馆掩映于山水林木之间,进退起伏。错落有致。池北山石兀立,涧壑隐现,可亭亢于山冈之上,有凌空欲飞之势。东部重门叠户,庭院深深。院落之间以漏窗、门洞、廊庑沟通穿插,互相对比映衬,成为苏州园林中院落空间最富变化的建筑群。土厅五峰仙馆俗称楠木厅,厅内装修精美,陈设典雅。其西,有鹤所、石林小院、揖峰轩、还我读书处等院落,竹石倚墙,芭蕉映窗,满目诗情画意。林泉耆硕之馆为鸳鸯厅,中间以雕镂剔透的圆洞落地罩分隔,厅内陈设古雅。厅北矗立着著名的留园三峰。冠云峰居中,瑞云峰、岫云峰屏立左右。冠云峰高6.5米,玲珑剔透,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系江南园林巾最高大的一块湖石。峰石之前为浣云沼,周围建有冠云楼、冠云亭、冠云台、伫云庵等。均为赏石之所。西部以假山为主,土石相间,浑然天成。山上枫树郁然成林,盛夏绿荫蔽口,深秋红霞似锦。至乐亭、舒啸亭隐现于林木之中。臀高望远,可借西郊名胜之景。山左云墙如游龙起伏。山前曲溪宛转,流水淙淙。东麓有水阁“活泼泼地”。横卧于溪涧之卜,令人有水流不尽之感。北部原有建筑早已废毁,现广植竹、李、桃、杏,“又一村”等处建有葡萄、紫藤架。其余之地辟为盆景园,花木繁盛,犹存田园之趣。留园以宜居宜游的山水布局,疏密有致的丰间刘比。独具风采的石峰景观,成为江南园林艺术的杰出典范。由于导游风趣的讲解,我对留园的印象还是满深刻的[一起合同网 hc179.CoM]

紧接着是我觉得最漂亮的园林——拙政园,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东北侧。明正德八年(公元15xx年)前后,王献臣用大宏寺的部分基地造园,用晋代潘岳《闲居赋》中“拙者之为政”句意为园名。现在的拙政园经过多次修建,面积约为62亩,分为东区(原“归田园居”)、中区(原“拙政园”)、西区(原“补园”)三部分。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区的面积约31亩,现有的景物大多为新建。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园内。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成林,林西为秫香馆(茶室)。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门数处与中区相通。中区为全园精华之所在,面积约为18.5亩,其中水面占1/3。水面有分有聚,临水建有形体各不相同,位置参差错落的楼台亭榭多处。主厅远香堂为原园主宴饮宾客之所,四面长窗通透,可还览园中景色;厅北有临池平台,隔水可欣赏岛山和远处亭榭;南侧为小潭、曲桥和黄石假山;西循曲廊,接小沧浪廊桥和水院;东经圆洞门入枇杷园,园中以轩廊小院数区自成天地,外绕波形云墙和复廊,内植枇杷、海棠、芭蕉、竹等花木,建筑处理和庭院布置都很雅致精巧。西区面积约为12.5亩,有曲折水面和中区大池相接。建筑以南侧的鸳鸯厅为最大,方形平面带四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南部称“十八曼佗罗花馆”北部名“三十六鸳鸯馆”,夏日用以观看北池中的荷蕖水禽,冬季则可欣赏南院的假山、茶花。池北有扇面亭——“与谁同坐轩”,造型小巧玲珑。东北为倒影楼,同东南隅的宜两亭互为对景。在这个园林里我们留下的笑容最多,拍了很多照片,拥有了美好回忆!

最后一个是最小的沧浪亭,沧浪亭,地处城南三元坊。在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此园数易其主,历经沧桑,但多是建物的倾毁修复,而园中假山,园外池水,大多保持旧观。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所谓自然,一是不矫揉造作,不亡加雕饰,不露斧凿痕迹;二是表现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风景。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清晨夕暮,烟水弥漫,极富山岛水乡诗意。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但山无水则缺媚,水无山则少刚,遂沿池筑一复廊,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不使孤单,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此可谓借景的典范。园内还有五百名贤祠,壁上嵌有五百余人像石刻,运刀细腻,颇值观赏。沧浪亭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太小了,感觉没什么意思!

结束了一天的游览,很是敬佩古人贵族对生活的享受,留下了这么多美好的事物,当然不仅仅是美丽的景色,还是一门学问,什么借景,框景,隔景,很有讲究,除了感叹就是感慨了,这不是世界文化遗产还有什么能成为呢?

园林观后感【篇5】

默多克武家文化早期,将传统贵族文化与新武家文化、平民文化相融合,完成了对唐宋元文化的吸收和消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文化。其特点是:禅宗受到武士阶层信仰和保护;一向宗广泛深入民间,真宗获显著发展;学问在贵族与禅僧之间盛行,并通过禅僧向地方上普及;通俗的御伽草子与和歌的消沉相反,连歌盛行,能乐、狂言、小曲得到发展和保护。

学堂作为贵族、武术家和禅宗僧侣的共同纽带,把僧侣家庭和武术家结合在一起。将军或名将晚年常出家出家,或建庙或建屋,使园中有武僧两大特点。僧家的特点是园林中石组和植物的表达以枯寂和佛义为主,武家特点的表达是石组和建筑的粗犷和雄伟。在皇家园林和武家园林中,“船游”式园林逐渐被“学园”与“船游”、“回程游”相结合的园林所取代。

3.型木式枯山水

完全用修剪树木来表现的称为型篱式枯山水或型木式枯山水,这些修建植物在日本园林里面有专门的称谓,译为:型篱式或型木式。这种形式与莫斯宫廷类型相同。它不会在大面积使用,但只作为庭院的一部分出现。

日本园林的发展经历了和平时代的池泉园、镰仓时代末期的砂石凋落园、墨罗帝时代末期的茶园、桃山时代的木凋落园等几个阶段。从上面可以看出,旱山水类型处于晚期,是从桃山时代开始,用植物的建造来表达生命意义的一种旱山水模式。桃山时代从提人文精神,使枯山水由枯而生,一改过去砂石主景的风格,把有生命的植物摆到主景的位置,作为园林的戏剧中心加以表现。

(二) 池泉园、筑山庭

1.池泉园

有时建山间庭院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时建干燥的景观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当与筑山庭相对时,指的是池泉式园林偏重于池泉为中心的园林构成,而筑山庭则是偏重于堆土山的园林构成。

从游览方式上看,池泉园分为池泉周游式、池泉回游式和池泉观赏式三种。池泉周游式最古,在平安时代就很流行,当时的池泉园中没有园路,或园路极短,游览路线全在水中,必须借助小船。于是,园林景观环池而立,正立面面向水池。

随着园林面积的扩大和用地面积的增加,在土地上开辟了园路,并在陆边设置了景观石、建筑、土山、塑木、草地等景观。

2.筑山庭

日本人常称筑山庭中的园山为“筑山”或“野筋”是坡度缓和的土丘,在日本早期也叫做假山,到了江户时代才称之为筑山。在江户、明治、大大正年间的武学流就是严格按照《筑山庭造传》的模式进行创作的。依《筑山庭造传》的平面图式,园林为池泉园,中心为水池,池中设岛,池背后为筑山,池左右设计主人岛和客人岛,陆地上有飞石,筑山上有独立的景石,名守护石或三尊石,陆地上有石灯笼、七五三石和额拜石等。

在大型园林中,船游、背游和坐景一般结合在一起,增加园林的趣味性。

(三) 茶庭

茶庭,也叫露地或露路。日本人把茶道放入园中,创造了茶道的园林形式。茶庭于室町时代后期诞生于京都和奈良。

茶场一般是在房间的前段进入房间前,布置各种景观。步行石路将沿着一定的路线,最后通过厕所和洗手盆到达目的地。园林的气氛是以裸露的步石象征崎岖的山间石径,以地上的松叶暗示深林茂盛,以蹲踞式的洗手钵象征圣洁的泉水,以寺社的围墙、石灯笼模仿古刹神社的肃穆清寂。

这一切都是为了追求茶道所讲究的“和、寂、清、静”和日本茶道、歌道美学中所追求的“佗”美和“寂”美。茶庭依复杂程度分为一重露地、二重露地、和三重露地。

(四)植物

植物在日本园林中的应用尤为突出,因为日本的海洋气候带,充足的阳光和雨水使日本园林植物繁茂。可以大致划分为苔草类、灌木类、乔木类。

植物在园林中的配比,也是按照吉配实行的,吉配在日本叫做嘉祥配。它是指植物的配植是按人们的吉凶观念来配的。趋利避害是配置的原则。在《造园大辞典》中,罗列有以下例子:

一年三秀——竹、石、荔

二友——梅、菊

一枯一荣——柳、山茶花

四天王树——银杏、樟树、杉树、榉树

五果——桃、李、杏、栗、枣

八草——菖蒲、艾叶、车前草、何叶、苍耳、金银花、马鞭草、扇叶

在主体建筑物前的吉祥植物对植,日本讲究的是对称中的不对称。如果在中国园林中,往往是同一种类、同一大小、同一树形等。在日本的花园里,植物可以是不同的,不同的树形,不同的大小。

结论:与中日园林相比,我认为中国园林应该表现的是人为的成就和伟大,而日本园林则更能表现自然。中国园林中在表现重点是景观中的建筑和高山,而日本园林重在表现自然景观的植物和水景。

日本园林植物的数量远远超过中国园林,使日本园林呈现出森林和野生林的效果。

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人们希望能找到一片净土来慰藉自己的心灵,而日本园林正符合当代人的审美理念,成为越来越多都市人追求精神品质的象征。

因此,日本园林的美符合当代人的审美乃至价值观。日本园林多禁忌,佛教观念使他们为了满足神佛愿望,不得不把它落实到实际的园林中来;多自然灾害的岛国人民,把一切生物都看做是有灵气的、有魔力的,于是必须小心对待他们。这样的对待甚至包括了研究和趋避。

而这种谦虚的研究是我通过日本园林美学所得到的重要内容之一。

12级园艺2班

***陈永祥

园林观后感【篇6】

读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让我对它无限的向往。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都让我感到迷恋。

苏州园林讲究完美,他像一幅山水画一样呈现在游客的眼前。重峦叠嶂的假山、九曲回转的回廊想画幕一样铺开来。踏在幽深的回廊上仿佛可以听到古代诗人在雨打芭蕉驻立窗前低吟的读书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是这种意境吧。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一到春天我想那应该是花的海洋吧。红楼梦里的史湘云醉卧海棠花应该只有在苏州园林才能看到这样的美景吧。“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苏州园林的夏季应该像这样一样充满生气吧。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对称是一种美,而不对称要营造登峰造极的美,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

苏州园林是人间的仙境,过惯了喧闹的城市生活的凡夫俗子可以到苏州园林占占这里的仙气。

上一篇:何玥观后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